2014年的初春,喜訊再次從北京傳來。
  3月10日,國務院正式印發《關於支持福建省深入實施生態省戰略加快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的若干意見》,福建成為全國第一個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
  春風吹拂八閩,喜訊振奮人心。飲水思源,從2000年首次提出生態省建設戰略構想,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乾,清新福建的領跑之路,離不開中央領導持之以恆的關心和中央部委的支持,離不開全省幹部群眾鍥而不捨的努力。
  廓清發展方向,明晰發展路徑——
  “生態優勢是福建最具競爭力的優勢”
  世紀之初,作為全國最早實施改革開放的省份之一,福建面臨轉型之痛:一方面,亞洲金融危機使GDP連續20多年保持年均13%以上增速的福建,速度急剎;另一方面,傳統工業發展中伴生的污染問題,讓這個人均耕地全國最少、自然災害頻發的沿海小省,面臨空前的環境承載壓力。下一步發展怎麼走?
  “任何形式的開發利用都要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進行,使八閩大地更加山清水秀,使經濟社會在資源的永續利用中良性發展。”撥開層層“迷霧”,2000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及時、清醒地向全省幹部群眾發出號召,提出“生態省”建設戰略構想,作出了具有跨世紀意義的戰略抉擇。
  2001年,省政府成立習近平任組長的生態建設領導小組,開始了福建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生態保護調查。
  2002年,習近平在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正式提出建設生態省戰略目標。
  “當時不少人連生態是什麼都不清楚,甚至有人認為搞生態建設會影響經濟建設。在這種背景下,我省提出生態省建設,是相當有戰略眼光和前瞻性的。”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曾參與我省生態省建設前期調研的專家王開明說。
  從改革開放到世紀之交,儘管福建取得年均13%以上的增長,但此前由於臺海對峙、國家投入極少,到2000年福建GDP總量仍不足4000億元、財政總收入不到370億元。“以這樣不算雄厚的實力制定如此宏大的戰略規劃,的確顯示了決策層對生態建設的遠見卓識。”時任福建省社科院院長、曾參與生態省規劃綱要設計的專家嚴正說。
  2002年7月3日,在五年一次的全省環保大會上,時任省長習近平語重心長地說:“加快發展不僅要為人民群眾提供日益豐富的物質產品,而且要全面提高生活質量。環境質量作為生活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與經濟增長相適應。”他接著說:“如果經濟增長了,人們手中的錢多了,但呼吸的空氣是不新鮮的、喝的水是不乾凈的,健康狀況不斷下降,那樣的經濟增長並不是人民群眾所希望的。”
  在這次環保大會上,首次明確了生態省建設的工作目標、任務和措施。同年8月,福建被列為全國第一批生態省建設試點省份。
  先謀於局,後謀於略。隨後,習近平帶著《福建生態省建設總體規劃綱要》北上,參加國家環保總局的論證會。
  “我曾在西部生活過多年,深知環境惡化的災害。”在專家論證會上,習近平動情地說,“擁有秀美山川而不知道珍惜,無疑是暴殄天物!”
  知道應該珍惜,更知道如何作為。論證會上,一份全面反映福建省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嚴謹而不失開拓創新的《福建生態省建設總體規劃綱要》呈現在專家學者的面前,得到專家學者高度贊賞。
  2004年底,經國家環保總局論證批准,《福建生態省建設總體規劃綱要》出台,提出要在20年內,總投資至少達700億元,完成以生態農業、生態效益型工業、生態旅游和綠色消費為基礎的生態效益型經濟等六大體系建設。
  繪出藍圖,一任接著一任乾——
  2006年4月,省政府下發《關於生態省建設總體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全面推進生態省建設。
  2010年1月,《福建生態功能區劃》正式實施。
  2010年6月,省人大常委會頒佈《關於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定》,建設生態省成為全省人民的共同意志。
  2011年7月,省政府下發《福建省“十二五”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專項規劃》。
  2011年9月,省政府下發《福建生態省建設“十二五”規劃》,明確到2015年,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取得重大進展,生態省建設主要目標基本實現,率先建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2013年1月,《福建省主體功能區規劃》出台。《規劃》首次將全省國土明晰規劃為優化、重點、限制和禁止四類開發區域,其中占全省2/5的縣(市)和197處區域被列入限制和禁止開發區域,規劃為全省重點生態功能區的面積超過3.6萬平方公里,接近全省陸域面積1/3……
  在福建工作過17個年頭的習近平,始終對八閩大地的山山水水懷有深厚的感情。2010年9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來閩考察時指出:“福建森林覆蓋率全國最高,要把福建的生態環境保護好,讓老百姓切身感受到城市美好的環境。”2012年3月,習近平在京看望參加全國兩會的福建代表團時,再次殷切囑咐:“生態資源是福建最寶貴的資源,生態優勢是福建最具競爭力的優勢,生態文明建設應當是福建最花力氣的建設。”
  牢記囑托,奮發前行,八閩大地推進生態建設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
  倡導長汀經驗,加大支持力度——
  “進則全勝,不進則退”
  從實施生態省戰略到建設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清新福建之路,一步一個腳印。
  長汀矢志不移治理水土流失,是一個生動縮影。
  初春時節,記者看到,長汀縣策武鄉南坑村,一條小溪穿村而過,河水清澈;數千畝山野上,銀杏樹亭亭玉立,與清溪橫翠、屋舍儼然的村落交相輝映。
  殊不知,這裡曾是一幅山光、水濁、田瘦、人窮的景象。1985年的遙感數據表明,長汀縣的水土流失面積達146.2萬畝,占全縣面積的31.5%。長汀,成為我國四大水土流失嚴重地之一。
  水土流失不治,何來生態省?一場“綠色革命”勢在必行!“綠色革命”的發起者,正是習近平。
  1999年11月,時任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的習近平,專程來長汀調研水土保持工作,看到這裡水土流失情況仍較嚴重,提出把長汀縣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列為2000年和2001年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每年補助1000萬元。他親手種下一棵樹,希望幹部群眾鍥而不捨,統籌規劃,用10到15年時間,爭取國家、省、市支持,完成水土整治,造福百姓。
  長汀大規模治山治水的大幕,就此拉開。
  次年5月,習近平身體力行,在河田世紀生態園內捐種了一棵紀念樹。
  2001年10月13日,時任省長的習近平再次來到長汀調研時,當年他種下的那棵樹已長得鬱郁蔥蔥。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全縣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長汀的光山禿嶺有了些許綠意。習近平提出,為了讓人民群眾生活在山清水秀的優美生態環境里,要繼續發揚谷文昌精神,一任接著一任乾,鍥而不捨地抓下去。他提出目標:再乾8年,解決長汀水土流失問題。
  立下愚公移山志,敢叫荒山披綠裝。
  第一個8年過去了,至2009年,長汀縣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07萬畝。
  牢記囑托,長汀不止步,福建不止步!2010年,省委、省政府再次作出決定,繼續實行扶持政策,再乾一個8年,水土不治,山河不綠,決不收兵。
  與此同時,在習近平等中央領導的關心下,長汀的水土治理工作得到中央部委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從2008年開始,長汀被水利部、財政部列入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實施範圍。近年來,中央預算內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工程,也把長汀作為重點。
  2011年,當長汀水土流失治理又一次站在十分重要的節點上,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再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中央政策研究室牽頭組成聯合調研組深入長汀實地調研。
  僅隔一月,他就在中央調研組報送的《關於支持福建長汀推進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上作出重要批示,指出“長汀縣水土流失治理正處在一個十分重要的節點上,進則全勝,不進則退,應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要總結長汀經驗,推動全國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進則全勝,不進則退。激昂的“衝鋒號”響起後,推廣長汀經驗、鞏固水土保持和治理工作在全省如火如荼開展起來。2010年在全省範圍內啟動以“綠色城市、綠色村鎮、綠色通道、綠色屏障”為主要內容的“四綠”工程建設,持續推進。2012年起,福建將包括長汀在內的22個水土流失縣的治理,納入全省生態文明建設重點內容。在加快實施跨越發展戰略、追趕東部沿海先進省市的同時,福建始終不放鬆對生態建設的投入與追求。
  十多年來,長汀已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17.8萬畝,森林覆蓋率由1986年的59.8%提高到現在的79.4%,植被覆蓋率由15%-35%提高到65%-91%。
  2013年,我省全面推廣長汀經驗,按照“進則全勝”的要求打好水土保持攻堅戰,完成水土流失治理273萬畝。
  正像以長汀經驗帶動治理水土流失一樣,福建生態省建設還有很多創新之舉:全國率先實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省份、全國率先推行海域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的省份、全國較早探索流域生態補償的省份……
  踏石留印,抓鐵有痕。八閩的藍天碧水青山,來之不易。
  站上新起點,抓住新機遇——
  讓“生態美”更好攜手“百姓富”
  黨中央、國務院的關懷和支持,為福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源源不竭的動力。起步早、力度大,經多年不懈努力,“清新福建”這張名片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一組數據令福建人倍感驕傲:
  森林覆蓋率連續36年全國第一,“全國最綠”的桂冠讓福建引以為傲。據統計,我省連續10年造林面積超過200萬畝,森林覆蓋率從2001年的60.5%提升到2013年的65.95%。據專家評估,目前全省森林生態效益的價值超過7000億元,全省森林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相當於全省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57.8%;
  “清新福建”已成為福建“金字招牌”。據2013年全省環境質量狀況報告顯示,全省23個城市平均達標天數比例為99.5%。按國家空氣質量新標準,福州、廈門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分別為94%、93.4%,在全國首批實施新空氣質量標準的74個城市中,福州位居第四,廈門位居第八;
  水質多年保持優良,也讓外省百姓羡慕不已:12條主要河流水質常年保持為優,去年水域功能達標率98.4%,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
  山更綠了、水更凈了、空氣更優了、能耗更低了、人居環境更好了。良好的生態環境,讓福建的人氣更旺,去年全省接待旅游人數突破2億人次;後發優勢也更強,高新技術產業紛至沓來。
  春天又一次來臨,春到八閩,萬象更新。
  隨著國務院《若干意見》的出台,標志著福建的生態省建設由地方決策上升為國家戰略。這是福建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起點,也是福建加快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新機遇。
  《若干意見》在八閩大地引起強烈反響,各地幹部群眾表示要謀劃更實,幹勁更大,讓百姓更富裕,生態更優美。
  “好的生態環境既買不來也借不到。”省委書記尤權反覆強調,山清水秀但貧窮落後,不是我們的追求;殷實小康但資源枯竭、環境污染,同樣不是我們的目標,必須把“百姓富”與“生態美”有機結合起來。牢固樹立“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
  2014年3月19日,省委召開常委(擴大)會議,傳達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研究部署加快福建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會上,尤權強調,要貫徹落實好國務院《若干意見》,把潛在的生態優勢轉化為現實的發展優勢。
  2014年3月22日,面對境內外媒體採訪,省長蘇樹林表示,“處理好推動發展和生態保護的關係,要有先進的理念、科學的機制、堅定的信心和嚴格的監管”,“保護生態不是靠喊出來的,要下決心肯‘出血’、敢‘割肉’”,充分展現了福建對加快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的明晰思路和堅定決心。
  綠水青山是民生幸福的靠山。從“生態省”到“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滿懷全新“生態福建”夢想的3700萬福建人民,在這條大路上越走越自信!
  (原標題:生態福建 接力傳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s67rsry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